時間:2014-06-03 10:03:27
作者:世邦機器
包體的結構類型及組構特征
本區綠色型包體的結構類型及組構特征,綜合概述如下:
1.殘碎斑狀結構它是區內包體中較常見的一種結構類型。其主要特點是粗大的蘋碎斑晶與細小的新變晶共存,殘碎斑晶以不規則狀為主,且邊界多為圓滑曲線狀。橄欖石殘斑的扭折帶發育,有的顆粒見發育有兩個方向的扭折帶相互交錯,波狀消光常見,且有明顯沿頁理方向的拉長,在組構圖上具有明顯的優選方位(何永年等,1981;劉若新等,1981;從柏林等,1982)。在玄武巖生產線上,每項都是嚴格把關的,包括玄武巖加工設備。斜方輝石殘斑亦見波狀消光,偶爾也出現扭折帶,但在組構圖上則不顯示優選方位。新變晶的邊界多平直,并常出現互成120。角的三聯點。上述特點表明,具這種結構的包體曾遭受過高溫塑性變形及重結晶等多種作用。
2.粗粒狀結構這種結構主要見于漢諾壩及平泉駱駝峰的包體中(劉若新等,1981;從柏林等,1982),而山東地區的包體中則少見,且粒度相對要校其主要特點是晶粒大小大體相等,形狀不規則,邊界多為圓滑曲線狀,新變晶少見,礦物無明顯的定向性,在組構圖上優選方位也不明顯,礦物的波狀消光常見,除橄欖石偶見發育有較寬的扭折帶外,不論斜方輝石或單斜輝石一般不出現扭折帶。
3.粒狀變晶結構其特點是以重結晶的新變晶為主,粒度大小雖各地稍有差別,但同一地區則大體相等,一般小于2mmo新變晶晶粒邊界多數平直,且常互成120。角的“三聯點。接觸,不發育波狀消光,但在個別橄欖石上能見到扭折帶。根據礦物有無明顯的壓扁拉長,該類型又可分為粒狀及板狀兩個亞類。它們的組構特征表明,主要是繼承了殘碎瑗狀結構特點。
-END-
包體的巖相學研究是全面研究包體的基礎,其巖石類型、礦物組合及礦物成分特征反映上地幔的物質組成特征
將東北地區的玄武巖投影于Di―An-Fo相,可見這些點多位于1atm條件下的橄欖石首晶區,但若在20 kbar的相圖中該點則多位于單斜輝石首晶區。
太行山東緣斷裂帶兩側的東臺溝尖晶石二輝橄欖巖及鶴壁上峪尖晶石方輝橄欖巖則捎高,分別為92.59和91..83)。這一成分變化范圍與我國其它地區(如東北與華東地區)以及世界同類包體中橄欖石的成分極相近似,主要屬鎂橄欖石。
由于多數高壓晶體個體粗大,因此常用“巨晶”(megacryst)來與玄武巖中一般的斑晶相區別。
漢諾壩晚第三紀堿性玄武巖中的尖晶石二輝橄欖巖包體的球粒隕石標準化的稀土分配型式基本上屆平坦型。
從六十年代起對這一領域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從以巖石學研究為主發展到七十年代的巖石學援嘞學、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及動力地球學等方面的綜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