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30 11:36:41
作者:世邦機器
根據上述成礦環境和分布規律,今后普查找礦以前列旋回下含礦層為重點,有的地方可能因構造或覆蓋錳組地層部分出露不好,不一定是沒有下含礦層的錳礦存在。錳礦生產線上要求比較嚴格,并且錳礦生產線上有著一套很精細的生產工藝流程。需注意對各處出露的錳組地層詳細研究,查明上下含礦層的變化關系,才能獲得正確認識。
錳礦成礦時期及層位東乎錳礦含錳地層時代屬中三疊世早期(安尼錫克期)。與鄰省云南白顯、斗南含錳地層時代對比,層位稍低,時代略早,后二者屬中三疊世晚期即拉丁尼克期。
本區含錳巖系產于中三疊統百逢組中部,為淺海含錳泥灰巖、含錳灰巖和錳質扮砂巖。盛產菊石、腕足類和辦鰓類化石。
東平錳礦按其層位不同。可分上、下兩個含礦層,具有勘探價值的是下含礦層的氧化礦部分,而原生含錳碳酸鹽礦則因品位低、渣比高、顆粒細(屬貧錳礦石)目前尚難利用。含礦層系剖面綜述。
本區地層主要出露有上二疊統灰黑色厚層狀灰巖,下三疊統羅樓群頁巖、夾細砂巖、薄層泥質灰巖、灰巖,中三疊統百逢組含錳層系及河口組深灰色、灰色厚層灰巖。
中三疊統百逢組為含錳巖系按其巖性不同,以及其含錳礦與否的關系,將其劃為上、中、下三部:
下部:為灰、灰黑色厚、薄層狀泥質灰巖,微含錳質,風化后變為黃色略帶紫紅、黃白色泥質頁巖,厚21.55米。中部:為含錳礦層,從上而下可分為三個小段。
(1)上段稱上含礦層(T:列):灰黑色含錳碳酸鹽巖,鳳化后變為黑褐色氧化錳礦層。厚0.34―2.72米,平均1,0l米,由1―2層礦層所組成,厚度品位變化大,微層構造,微粒結構,黃鐵礦星點分布。
(2)中段(T262。):位于上含礦層與下含礦層之間,為灰黑色厚層泥質灰巖,微含錳質,厚度52.43米。
(3)下段稱下含礦層:灰、灰黑色厚、薄層含錳碳酸鹽巖,并含硅炭質。為本區主要錳礦層,由四層礦層,三層夾層組成,共厚14.55米。
-END-
在染色之前,卓越用清水將薄片浸濕,再滴試劑,-一般1―3滴(視薄片大小而定)。加試劑后不應有強烈氣泡為好
拱形地壓假說:拱形地壓假說系1908年由M.M.普洛托基雅柯諾夫提出。拱形假說適用于不穩固巖體。它將巖體視為松散介質,以散體力學為理論根據,認為如無支護,則在上部覆巖的壓力下,松散的巖石將從開采空間的兩幫和頂部向下冒落,兩幫塌落成斜面,頂部冒落成自然平衡拱。
采場地壓管理比一般井下工程(如硐室、隧道、井巷)的地壓管理復雜,主要是因采場開采空間大,采場尺寸不斷變化,形狀復雜,并且地壓會隨相鄰采場的開采而發生變化,亦即在相當長時間內采場地壓是處于“不斷變化”狀態。當然,對地下開采空間穩定性的要求,也不同于地下永久工程。采場地壓只著重于采場回采期間開采空間的穩定性和地壓控制。
大量的二次破碎對作業人員及閘門、漏斗與底部結構的安全造成影響,若大塊卡于急傾斜薄礦脈的采空區時對安全更是不利。合格塊度的非常大尺寸由放礦、運搬、裝載和運輸設備的規格確定。目前,礦山采用的合格塊度尺寸范圍是:由250~300mm至800~1000mm。
我國目前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中,炮孔排列,廣泛采用扇形與束狀,如此可減少鑿巖井巷數量與鉆機移動時間,提高鑿巖效率。然而,扇形炮孔落礦質量差、大塊產出率高,二次破碎的炸藥消耗量大,采場電耙出礦效率低。
隨著地殼運動的發展,當演變到二疊紀時,空前廣泛的海侵,使整個貴州沉淪在上揚子海中。由于受古老的黔中隆起的影響,當時遵義附近形成了一近東西向的水-F隆起。